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养老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养老+护理"新举措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养老+护理"新举措
  养老,一直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享福、如何选择养老方式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6月2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北京市朝阳区实地调研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情况,同时就朝阳区华威西里养老服务驿站,驿站运营、一键呼系统和护理站服务情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发改委,朝阳区政府及相关委办局,部分机构围绕医养结合总体情况、经验模式总结、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居家式养护受推崇
 
  初夏时节的北京,红墙绿树,古都味儿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华威西里社区的养老驿站中,近20位老人在这里看电影、做理疗,集体享受居家式养护健康服务,其乐融融。年过花甲的居民张大妈有个好习惯,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逛早市。但近半年来,她又多了一项“行程”:逛完早市后,直奔社区养老驿站,“老伴几年前去世,儿女都成家立业,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一个人在家也很寂寞。” 用张大妈的话说,每天过来聊聊天、做做理疗、活动活动筋骨,生活很美好。华威西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驿站由社区提供场地,经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批准,由九龄丽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主要面向的是华威西里社区60岁以上的活力老人,收费标准为一年365元。300平方米养老服务驿站应有尽有,从多功能厅到惠老生日房、从日间照料间到多功能文体活动室等,还为老人提供饮食、家政、中医调养、助医、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按摩仪、理疗仪、除颤仪、雾化器等设备也一应俱全。用社区老人的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驿站不大,作用了不得。
  据北京市民政局和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养老驿站内护理站,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使一些患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人少跑大医院,对于提升医养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和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都有重大意义。权威数据显示,北京鼓励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开展居家助医服务项目,2018年1月1日至5月31日,这类机构累计开展居家助医服务项目8万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居家老年人的就医困难。
 
  "养老+护理"是探索也是摸索
 
  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尝试把专业护理项目植入社区养老设施开展服务,华威西里社区养老驿站护理站就是朝阳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医养融合方面的一次探索。据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养老驿站+护理站”的模式,既能为老人提供养老照护,又能提供护理服务,是朝阳区建立医养融合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举措。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朝阳区常住老年人口86.57万,占常住人口的23.16%。其中,户籍老年人口60.7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8.7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24%,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3.97%。目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还遇到一些问题,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按照编制标准,全市需配置社区医务人员5万余人,而目前在岗人员仅为3万余人,缺口达2万余人。随着惠民政策实施,基层门急诊量大幅增长,居家医疗服务用时长、要求高,上门服务所需要的人力配备明显不足。
  在居家上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部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偏低。此外,社会办护理机构开展居家服务收费高,老年人不易接受,且居家医疗服务费用未纳入医保范围,长期护理险还不成熟,制约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积极性。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亟待建立。养老服务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老年护理服务缺乏持续性保障,严重影响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老年人急需的护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也影响到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持续发力补居家养老短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我国养老政策方向这样定位: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未来,北京将针对居家养老采取哪些举措?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完善支持政策,调整和完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扩大医疗护理服务医保报销范围。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医责险等保险措施。同时,探索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事实上,为更好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北京拟2018年调整和完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扩大医疗护理服务医保报销范围。同时计划在资源摸底和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落实各项新政策、新标准,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明确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养老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
  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亦建议,要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康复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医护人员为老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覆盖京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