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居家养老 > 溧水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迅速 已有105个养老中心
溧水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迅速 已有105个养老中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渐升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机构养老还不被大多数老人接受。因此,以日间照料、娱乐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当下养老模式的主流。

  记者采访获悉,为让全区近10万名老人在家附近享受到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区民政局牵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依托全区100多个社区铺设了10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达省4A级1家,3A级23家,日间照料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陈秀英是开发区荷花社区的一位80岁老人,多年来独自一人生活。虽然子女基本每个星期会回来看她一次,但是大多数时候,她都是一人呆在空荡荡的房子中。“子女上班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什么事都找他们,所以我一个人在家有时候想找个说说话的人都没有。”陈秀英无奈地说。去年,开发区民政办把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地处人口密集、方便服务群众、资源优势多的特点,整合功能和特色,打造了荷花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这里有麻将室、棋艺室、日间照料室、淋浴房、配餐中心等,可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为日间家里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人提供就餐、看护、休息等服务。因此,这里很自然地成了陈秀英每天白天娱乐的去处,“自从有了这个服务中心,每天我都会来这里,跟老伙计们聊聊天,或者到舞蹈室看看他们跳舞,日子也不再孤单了。”日间照料中心一时间成了社区老人们的聚集地,大家欢聚一堂,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跳舞、或看书、或打牌、或下棋,欢歌笑语,其乐融融。今年63岁的缪龙英也是其中一员,她笑着说,虽然自己跟老伴生活在一起,但是两个人平时在家也挺无聊的,“这里热闹,打牌、跳舞、看书,什么都有,我们在这里很开心。”

  家门口就有助浴、助餐等服务

  “大爷,这饭菜好吃吗?”“挺好的,味道还不错!”4月19日上午11点多,今年94岁的阎平根正在位于交通路上的溧水巾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午餐。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住,每天的吃饭成了问题,“现在年纪大了,有些事能省就省了,唯独这吃饭省不了啊。可我一个人又怕烧,这里的饭菜还不错,有荤有素还有汤,只要几块钱。”自从有了这个助餐点,阎大爷就成了这里的常客。“真没想到,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享受到这样的日子,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关爱我们老年人,儿子都没这么好。”阎大爷开玩笑地说道。作为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老助餐服务重点解决了行动不便、高龄、独居、失独、经济困难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吃饭问题,尤其是两年前开辟的农村助餐点,为农村养老又指明了一条新型的道路。像这样的助餐点,全区有21个,日服务量700人次以上,有效解决部分村、社区老年就餐难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把为老服务做细做扎实,养老服务中心还开展为老助浴服务。目前,我区已建成一个老年助浴中心,即巾帼老人爱心浴室,可提供集中助浴、上门助浴和接送助浴服务。“公共浴室设施条件良莠不齐,环境、服务和价格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需求,尤其是许多老式住宅小区居民受房屋条件限制,冬天家中洗浴成了难事。”巾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春霞表示,“希望我们的浴室能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的冬天洗浴提供方便,使部分冬天洗浴受条件限制的老人们能洗上舒心的热水澡。”

  老人有需求可拨打助老专线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拓宽,人数逐渐增多,我区主动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老服务模式,突破传统观念,主动探索养老“互联网+”,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区一级“虚拟养老院”,实现为老服务的信息采集、科学评估、呼叫服务、定位和监督功能。有了这个“虚拟养老院”,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预约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等服务,与市12349助老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拓展了为老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与信息共享。目前,平台每天呼叫量达200多人次。“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的,不能出门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56601234区养老服务专线,平台工作人员接到电话,会根据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地图迅速定位。这样,‘虚拟养老院’就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穿衣、日常起居的问题。”区民政局福事科科长刘和顺说,接下来,我区还将推动“虚拟养老院服务”平台终端与“智慧溧水APP”实现互联互通,使“互联网+”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10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全区

  据了解,我区从2010年初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对象为80周岁以上的“独居特困”老人,人数相对较少。前几年拓展到近1000名“五类老人”,现在主要为全区60周岁以上近9.6万老人提供服务。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群体不断扩充、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方式不断变化、服务组织急需增加的状况,区民政局结合我区涉农特点,不断寻求符合我区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置换或者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学校、废弃办公用房等设施改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0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达省4A级1家,3A级23家,日间照料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区形成了以居家服务、虚拟养老、老年配餐中心、托老所及老年大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居家服务中心和服务民营、配餐助餐、呼叫平台、老年教育网络化的“1+4”格局。

  “我们养老目标就是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受老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今后的养老模式的发展将会以居家养老为主。如今,我们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由原来的家庭式、邻里式帮忙和照顾,发展到现在的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浴、助理发等服务,内容涵盖了老人所有吃穿住行及娱乐休闲等。“公共浴室设施条件良莠不齐,环境、服务和价格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需求,尤其是许多老式住宅小区居民受房屋条件限制,冬天家中洗浴成了难事。”巾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春霞表示,“希望我们的浴室能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的冬天洗浴提供方便,使部分冬天洗浴受条件限制的老人们能洗上舒心的热水澡。”

  老人有需求可拨打助老专线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拓宽,人数逐渐增多,我区主动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老服务模式,突破传统观念,主动探索养老“互联网+”,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区一级“虚拟养老院”,实现为老服务的信息采集、科学评估、呼叫服务、定位和监督功能。有了这个“虚拟养老院”,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预约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等服务,与市12349助老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拓展了为老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与信息共享。目前,平台每天呼叫量达200多人次。“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的,不能出门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56601234区养老服务专线,平台工作人员接到电话,会根据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地图迅速定位。这样,‘虚拟养老院’就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穿衣、日常起居的问题。”区民政局福事科科长刘和顺说,接下来,我区还将推动“虚拟养老院服务”平台终端与“智慧溧水APP”实现互联互通,使“互联网+”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10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全区

  据了解,我区从2010年初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对象为80周岁以上的“独居特困”老人,人数相对较少。前几年拓展到近1000名“五类老人”,现在主要为全区60周岁以上近9.6万老人提供服务。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群体不断扩充、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方式不断变化、服务组织急需增加的状况,区民政局结合我区涉农特点,不断寻求符合我区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置换或者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学校、废弃办公用房等设施改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0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达省4A级1家,3A级23家,日间照料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区形成了以居家服务、虚拟养老、老年配餐中心、托老所及老年大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居家服务中心和服务民营、配餐助餐、呼叫平台、老年教育网络化的“1+4”格局。

  “我们养老目标就是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受老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今后的养老模式的发展将会以居家养老为主。如今,我们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由原来的家庭式、邻里式帮忙和照顾,发展到现在的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浴、助理发等服务,内容涵盖了老人所有吃穿住行及娱乐休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