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新闻 > 航天强国再启新程,筑梦九天永不停步
航天强国再启新程,筑梦九天永不停步

             载人航天工程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载人航天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一定能够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发射入轨并成功对接后,预计今年年底前,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届时天和核心舱居中,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分别连接于其上,核心舱可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随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迈向收官,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任务目标即将全面实现,航天强国建设即将迈上新征程。

  为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代科技工作者已经接续奋斗了30年。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立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0年栉风沐雨,30年砥砺前行。从1999年神舟一号的一飞冲天,到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飞行;从2008年神舟七号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中国国旗首次在太空中飘扬,到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从2013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到2016年首次实现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从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突破和验证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到刚刚成功发射梦天实验舱……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队伍形成梯次合理的“英雄天团”。

  在系统构建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两型低温液体火箭、两座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的不同维度发射场,组建了陆海天基一体的接力测控网,建成了体系完备的着陆场系统,未来还将开发新一代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胸怀航天强国梦想,中国航天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我国航天正在加速建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基础产品体系、技术体系与保障条件,实现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关键核心基础产品自主保障。

  在实现科学探索和突破的同时,中国航天赋能社会,支撑国家战略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效益效能。航天应用与行业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空间信息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提质增效,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大众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航天应用已广泛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林草监测、防灾减灾、气象预报、海洋开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衍生出的新技术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航天科技所带来的美好。

  实践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九天筑梦,未来可期。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一定能够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栗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