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养老 > 2030年后,我们去哪儿养老?
2030年后,我们去哪儿养老?

  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河南多种养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美国新闻工作者、作家泰德·菲什曼在《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中指出,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0亿,出现首次人类历史上5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7岁以下的人口。河南是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69万,占总人口的14.5%。在这种背景下,河南正积极推进养老产业改革发展,《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有望今年出台。近日,记者就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读者关心的环境、费用等问题进行探访。

 

  社区养老:更人性化的养老

 

  5月8日,郑州人和路街道王胡砦社区,李大爷在子女和数十名“老伙伴”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热闹的80岁生日。他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他庆祝生日,“这里有人说话、打牌,离家也近,方便见小孩”。这是河南养老企业“孝之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一个社区养老中心。中心共两层,配有直达电梯。在二层,护理员正引导老人们就座用餐,餐桌上摆放着豆干肉丝、山药羊肉汤等。记者注意到,老人们使用的桌椅是木制和铁艺的结合,结构稳定防止老人摔倒。餐桌与人接触的一面内凹,拐角是宽宽的弧形,工作人员称其为“梅花桌”,解决了轮椅老人吃饭不便的问题。

  董事长赵滢介绍,市面上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还很匮乏,十年前公司开始研发制作适老化产品,还申请了专利。在卫生间和洗浴室,配备了针对瘫痪和半瘫痪老人使用的洗澡椅、洗澡池,以及针对自理老人的按摩浴缸。“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当你整天和老人打交道,自然知道哪些是他们最需要的。”从事该行业20余年的赵滢,一直有着“养老情结”。早年在日本留学,经历家人去世未能陪在身边,对子女的遗憾感同身受。在日本,她看到当地养老产业迅速发展,决心回国投入这一行业,让更多人拥有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安居中心的活动区,为老人提供了手工制作、下棋、唱歌,甚至拍个人写真等休闲娱乐的地方,长廊贴满活动照片和老人作品。赵滢认为,政府推进社区养老中心建设,体现了“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特点,社区养老在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家门口实现养老、托老,近年也成为地产商的关注点。赵滢说,一些社区安居中心,养老用房由街道办事处提供。近两年一些地产商也乐于与他们合作,提供免费场地。

  作为河南省养老协会秘书长,赵滢认为,目前养老院、托老所需要划分等级标准,满足不同养老需求,同时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不同标准的养老机构,应该享受不同的优惠补贴政策,这样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赵滢说。

 

  医养结合:行政统一是关键

 

  医养结合一直是养老产业热议话题。而在郑州,能做到医养结合的养老企业寥寥无几。近日,记者就医养结合问题,采访了爱馨集团董事长豆雨霞。

  郑州爱馨阳光城养老社区的服务对象有2000多人,包括住院部的老人、集中居住的老人及附近社区享受“居家养老”的人。这里的收费分为自理、介助和介护三种,价格在2700元~6100元之间,包括床位费、餐费和服务费。“养老离不开医疗。”豆雨霞说,20世纪90年代开始办养老院时,接收的大多是医院不要的病人:下过病危通知书、癌症晚期或没有治疗价值的慢性病老人。她请了在老干部病房干过的退休医生,一待就是12年,每天要看300多人。“当初就想过办老年公寓式的托老所,因为规模小,也达不到卫生部门的要求,没办法办理”。直到爱馨养老城批复,并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他们成为郑州第一家在养老机构开办医院的企业。

  运营初期,豆雨霞与公立医院合作,在10楼设置了门诊和病房,由医院管理。但是两头分管的模式,很快出现了问题。根据规定,医生在门诊治疗才是合法的。非病房的老人生病时,只能亲自去看医生。见证了数次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豆雨霞决定自己创办医院,在行政管理上统一医养队伍。“一个班子,两块牌子,针对老人的需求,平时吃好饭、看好戏;需要看病、护理,就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床边看,让医疗护理团队和生活照料团队无缝对接。”豆雨霞补充道,她的医院主要是慢病调理,以及对老人突发症状采取应急措施,像脑出血等大病,则需要去专业医院看。

  既然医养结合能使养老更专业高效,为何目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豆雨霞表示,目前医养结合由三个部门管理:养老是民政部门、医疗是卫生部门、报销则是劳动部门,各有要求。行政管理要统一,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如何起实效?

 

  作为福利性质的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延伸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是河南安泰养老集团董事长刘泰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2011年,他成立了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开始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平台包括数据、运营和应用三个中心,可以做到基于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对各种养老需求的一站式受理和应用。他认为,通过“互联网+养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另一方面,可助力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便于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河南已有不少市区级政府使用了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模式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刘泰说。

  许昌市魏都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2017年9月,许昌市魏都区的95位老人领到了该区养老一卡通,卡里有每年168元的信息呼叫补助。老人如有理发、洗护等需求,拨打电话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据报道,该区制定申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的条件是:具有魏都区户籍且在该辖区居住,70岁以上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老人、8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或者80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根据其生活自理能力状况,被分为自理、介助、介护3个等级。介助和介护等级的老人,在享受“一键通”老年手机、信息呼叫补助的同时,可享受政府补助的居家养老。补助标准为介助对象每人每月100元、介护对象每人每月200元。其中,政府购买主要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超出补助额度的费用由老人及家人自主承担。

  在安泰公布的服务名录中,社区托老为50到150元/天,餐费为15元/份,可以在托老所食用或预订上门送餐。协助洗浴是30~50元/次,居家照料为50元/小时,保姆照料根据失能情况2800~5500元/月。

  “十几年后,我们都要面临自己或父母的养老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实就三个:养谁--应该是半失能失能的老年人;谁来养--‘养儿防老’早已无法应对老龄化趋势,由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和企业来养,对父母与子女都有利;钱谁出--这就需要理清政府、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边界问题。”刘泰认为,加强规划、制定细则,让养老产业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产业健康的关键。

  社区养老在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